百千万阳春行②丨合水镇:“桑竹+非遗”织出时代新锦绣

阳春 更新于:2025-09-28 11:05
  • 淡谈的烟草味64

    建设2个省级、2个阳江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,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;完成1273栋农房风貌提升,种下2.7万株苗木,城乡面貌焕然一新;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,建成绿美生态小公园与口袋公园,民生福祉持续增进……

    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(下称“百千万工程”)实施以来,阳春市合水镇这座竹器文化深厚、深耕蚕桑产业的粤西小镇,用一个个实打实的项目、一组组亮眼的数据,完成了从传统蚕桑专业镇到省“百千万工程”典型镇的华丽跃升,绘就了镇域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图景。

    产业兴

    多元发展联农带农

    产业是镇域发展的“筋骨”。合水镇锚定“百千万工程”三年初见成效目标,全力建设春砂仁、阳春坚果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,以及丝苗米、蚕桑2个阳江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,走出“以产兴镇”的突围之路。

    走进合水镇茶河村蚕桑香云纱产业生态农业示范园,色彩鲜艳的香云纱在阳光下泛着光泽,蚕农们正忙着采摘新鲜桑叶。

    近年来,合水镇以国家级非遗“香云纱染整技艺”为纽带,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上游延伸。在对口帮扶下,该镇建设了蚕桑香云纱生产基地、蚕桑香云纱产业生态农业示范园两大项目,着力构建“桑—蚕—茧—丝—纱—衣”的全产业链条。

    “合水镇现有约1万亩标准化桑园基地,年产鲜茧近2000吨,蚕茧产值约8000万元。”广新集团驻合水镇工作队队员邓金朋介绍,示范园既保留传统缫丝技艺,又开发蚕丝被、蚕丝枕头等文创产品,每年为当地村集体经济增收40万元,解决100余名群众就业。

    此外,合水镇种植春砂仁近万亩,并依托春砂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,引入深加工企业,开发春砂仁保健茶、曲奇饼干等一系列特色产品,让“北有高丽参,南有春砂仁”的美誉有了更坚实的产业支撑。

    为破解农产品“丰产不丰收”难题,合水镇联合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引入凉果加工产业项目。该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,可解决合水镇仁面果、黄皮,黄榄等约400万斤农产品加工问题。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2000万元,同时可提供就业岗位超100个。

    走进合水镇平西村阳春坚果(又称“夏威夷果”)种苗繁育基地,工人们正忙着嫁接幼苗——这里是阳春坚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核心节点之一。该产业园在合水镇布局种苗繁育、初加工两大项目,带动全镇种植夏威夷果超1万亩。

    与此同时,总投资6000万元的阳春市星宝坚果加工中心项目已在合水镇投产。该中心引进原料清洗、分选、脱皮、烘干等先进加工设施设备50多套,日加工量可达150吨,年加工量可达3万吨,目前已研发出阳春坚果饮料、果油、日化用品等高值化产品,带动就业岗位150个,预计达产后项目销售收入可达4亿多元。

    此外,作为阳春市丝苗米重要产区,合水镇通过“高标准农田建设+农业生产托管”,累计实施11个高标准农田项目,覆盖面积达5.3万亩,年种植丝苗米4.3万亩,年产量1.67万吨,持续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。

    文旅旺

    千年民俗引八方客

    每年农历五月初四,合水镇高流河墟都会迎来数十万游客,这一延续1400余年的省级非遗民俗,已成为合水镇农文商旅体融合的“金字招牌”。

    在阳春市非遗文化竹器生态博览馆,50年竹编技艺“老匠人”黎叔正带领游客体验竹篮编织,指尖翻飞间,一根普通的竹子便有了“生命力”。这座占地4000平方米的博览园集竹艺展示、生态体验、文旅休闲于一体,形成“体验—消费—传承”的闭环。

    今年5月30日,合水镇举办为期3天的“千年古墟·文脉传承”阳春高流河墟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,吸引游客超40万人次。此次古墟还新增了彩色集装箱集市、水涵管餐厅、树上咖啡厅等新业态,与国道旁的风姜鸡、艾头鸡餐饮店形成“美食集群”,带动百余人就业创业。

    农文商旅体融合的探索不止于此。合水镇蚕桑产业文化园作为蚕桑产业的“延伸载体”,以香云纱非遗为文化内核、以蚕桑产业为经济基础、以文旅体验为消费出口,与高校合作开发丝绸文创产品,搭建直播助农平台,打造“非遗工坊参观+香云纱服饰体验”旅游线路,形成了田园综合体。

    “接下来,我们将进一步建设竹器制作工坊、乡村旅游酒店、冼夫人纪念馆等配套设施。打造樱花绿化景观路,开发非遗精品研学路线,形成‘墟期共庆,平日可游’的良好局面。”合水镇镇长李天豪表示。

    亮点

    城乡更美好 生活更幸福

    沿着春北山水画廊示范带(合水镇平北段)前行,白墙黛瓦的农房错落有致,鳞次栉比的庭院“小美”装点出和美乡村之“大美”。

    2023年以来,合水镇完成1273栋农房外立面改造,合计提升外立面37.12万平方米,聚焦美丽河道、入口通道等美丽圩镇“七个一”建设关键节点提升镇区风貌,重点打造竹园麻塘坡岗边村、高河谷邦村等示范村,让乡村“颜值”显著提升。

    既重“面子”,更重“里子”。合水镇成立绿化工作专班,出台《合水镇村绿化规划方案》,发动企业、群众参与“四旁”“五边”绿化,三年来种植苗木超2.7万株,筹措社会资金超150万元,打造党建林、人大代表林等主题林。

    如今,合水镇的广新绿美广场、美丽河道、口袋公园等便民设施投用,群众茶余饭后有了休闲好去处,“推窗见绿、出门入园”的生活成为常态。

    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,合水镇加入阳春市春州小学、阳春市第四中学两大城乡教育共同体,其中春州小学共同体覆盖合水镇2所小学,阳春四中共同体涵盖合水中学,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优质教育。目前,合水镇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100%,中考成绩稳居阳春市各镇街前列。

    合水镇积极对接社会力量,与9家企业合作实施19个“千企帮千镇”项目,中建五局以“微利”模式承建4条农村公路单改双工程,总长6.575公里;中建四局捐资1965.5万元,用于农房风貌提升、垃圾中转站改造,加速补齐基础设施短板。

    2025年,合水镇入选广东省“百千万工程”第二批典型镇,为镇域发展带来新机遇。合水镇正以更坚定的步伐,推动农文商旅体深度融合,让千年古镇在新时代的浪潮中,续写更多“产业兴、城乡美、群众富”的新篇章。

    文字:王柳竣 罗天

    图片:阳春市“百千万工程”指挥部提供

    【作者】 罗天

    【来源】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+客户端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